泛堿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初次泛堿和二次泛堿。初次泛堿是在施工數天或數周后砂漿的凝結和硬化過程中發生,由于砂漿中多余水分向外遷移或者由苛刻的氣候條件(低溫、高濕)引起的碳化反應;二次泛堿可以在施工數月或數年后發生,由于砂漿與水接觸(如濕汽冷凝或水的滲透),處于干濕循環狀態下而發生。通常二次泛堿較初次泛堿更嚴重。墻面泛堿如下圖所示:
泛堿問題長時間不處理,會造成墻體內砌塊拉結筋、混凝土剪力墻內的受力鋼筋嚴重腐蝕,影響墻體結構乃至整個房屋的安全使用功能和耐久性,因此不能忽視或輕視墻面泛堿問題。
泛堿形成的機理 要想解決墻面泛堿問題,必須弄清楚墻面泛堿形成的機理。墻體通常由混凝土構件、砌塊、砌筑砂漿、抹灰砂漿、裝飾層材料組成,除裝飾層外,組成墻體的其他材料都可能會發生泛堿現象。墻面泛堿根據墻體各個組成材料的不同共有以下幾種形式。 砌筑砂漿和混凝土的細骨料,使用了大量海砂或機制砂,因而含有大量的堿鹽成分,如碳酸鈣、碳酸鎂和氧化鈣,這些堿鹽容易與水反應,并溶解于水中,形成碳酸鈣、氫氧化鈣、碳酸鎂溶液,這些混合溶液在水的滲透力作用下到達混凝土、墻體抹灰層的表面、縫隙處,在水分蒸發后會析出粉狀、顆粒狀鹽霜。 因節能和環保的需要,現在建筑物墻體砌塊大多采用頁巖、混凝土砌塊,這些材料中都含有水泥、砂及少量黏土,當有水存在時,它們會水解固化形成氫氧化鈣、碳酸鈣、碳酸鈉、碳酸鎂以及硫酸鈉、硫酸鉀等,并溶解于水中,形成混合溶液?;旌先芤罕粷B透水帶到砌塊表面或縫隙處,待水分蒸發后,析出的泛堿物質則附著在墻體表面和縫隙處。 4)墻體裝飾層泛堿 墻體裝飾層一般為瓷磚、石材或膩子乳膠漆等,這些材料本身不會發生泛堿,大家看見的裝飾層泛堿只是表面現象,真正的泛堿發生在墻體內部、基層處。墻體泛堿,實際是混凝土、砂漿中的水泥、細骨料如海砂和機制砂、墻體砌塊這些含有堿鹽的材料發生泛堿現象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附著在墻體抹灰層表面以及縫隙處的泛堿物質不斷堆積,會產生較大的向外膨脹力,容易造成瓷磚或石材裝飾層空鼓、導致膩子乳膠漆裝飾層開裂、空鼓、脫落,同時在墻面基層(抹灰層)形成白色絮狀、粉狀或顆粒狀泛堿物質。 針對性施策,治理墻面泛堿 要徹底解決墻面泛堿問題,須根據墻面泛堿的部位,對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后,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策。具體怎么做呢?現以常見的住宅衛生間墻面泛堿為例,作一下介紹。 問題 原因 分析造成墻面泛堿的原因,有兩方面。一、內部因素:衛生間墻體防水層存在缺陷,形成了內部水分和空氣通道;墻體材料中堿鹽成分偏高。二、外部因素:衛生間墻體一側潮濕或存在滲漏情況;衛生間內通風不良、環境潮濕。其中,衛生間墻面一側潮濕或存在滲漏情況、墻體內部存在通道是墻面泛堿的關鍵原因。 治理 01 嚴把材料關 查驗所用材料的出廠合格證,禁止使用硅酸鹽水泥和海砂;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漿,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進行,杜絕水分超標形成空隙;嚴格控制外加劑摻量以提高抹灰砂漿的抗滲性和密實度。 02 衛生間內墻面處理 03 衛生間外墻面處理 1)拆除衛生間外墻乳膠漆層、膩子層、抹灰層后,清理基層,采用干粉型界面劑對外墻面縫隙、孔洞進行封堵,提高墻體自身粘結能力和抗堿、防水功能,杜絕墻體、砂漿內的堿性離子被水分帶出。 2)待界面劑固化干燥后,重新對泛堿部位施工抹灰基層,澆水養護不少于3天。 3)對涉及泛堿的整個外墻面全面刮批膩子。 4)待膩子干燥后打磨和補平,并涂刷乳膠漆,待其固化干燥后,進行淋水試驗。 04 改善外部條件 保持衛生間內通風、干燥,防止用水飛濺、地面積水、衛生潔具滲漏、地下水口堵塞;衛生間門應經常開啟,以減小墻面內外溫差。 按上述措施對墻面進行處理后,可有效解決泛堿問題,達到預期的效果。